———— 发布时间:2024-07-27 编辑:j9九游会首页入口 阅读次数:————
如今,在中国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的“日本料理”(嘻嘻,中国简称“日料”)餐馆里面,都会有这道菜——“关东煮”。说起来,这道菜肴,在日语里面是被称为“御田(おでん)”的,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译为“关东煮”?其实,这道菜,如今在日本的关东地区,是被叫做“关东吹”的;在日本的关西地区,则被叫做“田乐”的。
中国人讲究“吃火锅”,日本人讲究吃“锅料理”,这“关东吹”——“关东煮”则属于日本“锅料理”里面的一道传统菜肴。
日本美食研究家中嶋恭三介绍说,现在称为“御田”的这道菜,早在日本室町时代就出现了,当时在关西地区就叫“田乐”,还说这是“女房言语”,也就是家庭主妇的语言。这一瞬间,我不仅感到“御田”很草根、很传统,好像也感觉到它为什么进入日本关东地区以后就叫“关东吹”了,活生生地“吹”出来的一道菜啊!现在看来,将其翻译成为“关东煮”,还真的是十分贴切、精准的。据说,中国大陆还有一种译法,叫做“熬点”,而中国的台湾地区则把它译为“黑轮”。有意思的是,《日本国语大辞典》中,“关东煮”的语源实际上是“广东煮”,称它是来自中国的“广东料理”。广东人喜爱煲汤,那是闻名天下的,时间一到了广东人手里,好像就是大把大把地富裕着,动不动几小时煲一锅汤,那是“家常”里面的“家常”。但说日本的“关东煮”就是从中国广东传来的,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。何必让土里土气的“关东煮”这样与“中华料理”攀高、攀亲呢?
上个世纪80年代末,我到日本自费留学的时候,特别是自己掏腰包吃饭的时候,第一个是喜欢吃“牛丼”——牛肉盖浇饭,第二个是喜欢吃“御田”——关东煮。原因简单,便宜、实惠、好吃。特别是在冬季寒冷的夜晚,打工回家的路上,如果能在街头那挂着蓝布幌子、周围下垂着白色透明塑料布的排子车摊旁吃一碗热气腾腾的“御田”,那真的是一种奢侈的享受。现在,我在超市里面也时常想买一袋“御田”回家煮煮吃,无奈家中的领导听到我这个请求,常常就像“银行休息不办公”一样,不要说这耳朵进,那耳朵出,我估计就没有“进”去过。唉!
现在想一想,我那时之所以喜欢吃一碗“关东煮”,主要原因应该是那里面有一块又一块的“高野豆腐”——冻豆腐。我的少年时代,中国食货短缺,豆腐几乎是与肉同等的限量食品,要凭借着“副食品”的“购货本”,每月才能够买到一次到数次的。或许正是因为这样“以豆腐充数”,日本人才把“御田”也归类在“豆腐料理”里面。据说在江户时代1782年发行的《豆腐百珍》一书中,已经图文并茂地记录有“豆腐田乐”了。
犹如现在安徽人津津乐道的什么“胡适一品锅”、“李鸿章一品锅”,其实都是和日本的“关东煮”一样,属于“大杂烩”的。在经济贫困的年代,盛产的就是这种“大杂烩”,好吃的就是这种“大杂烩”,“炫富”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谁家的“大杂烩”里面种类较多一些。如今,人们不再有那种“兜里比脸还干净”的生活了,于是就要给这种本来上不了厅堂的“关东煮”追根寻源了,让它风雅起来,让它充满文化内涵。日本料理研究家土井善晴2024年2月24日在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晚报第一版“明天的话题”专栏中谈及“关东煮”,并说:“看似轻浮的料理,里面都是蕴含深意的。”看到此,我就说一段“黑历史”:1937年(昭和十二年)发行的“大日本帝国”陆军的《军队调理法》一书,里面也记载着“关东煮”的烹饪方法,凭着它改善伙食对外扩张呢。(2024年2月29日写于东京“乐丰斋”)